鱷魚,雖然叫魚,但它并不屬于魚類,它是屬于一種卵生的可變溫的爬行兩棲動物,它們既可以水上生活也可以陸地生活,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名字來源主要因為它們也可以像魚一樣生活在水中,所以稱它們為鱷魚。

一、鱷魚的分類

 

 

鱷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2億多年,號稱“活化石”。目前世界上現存的鱷類僅有23種,分布于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世界各地,主要為鱷科、長吻鱷科和短吻鱷科。其中,中國揚子鱷和美國密西西比鱷是現存的鱷魚中棲息地緯度最高的兩種鱷魚,也是短吻鱷屬中只存在的兩種,它們通常扮演著最強捕食者角色。

二、鱷魚的特性

 

 

鱷魚擁有著一副巨大骨架,構成了它們身體結構基礎。它們能在在水中進行捕食獵物得益于有一個堅硬的頭蓋骨以及伸縮性很好的上顎,上顎和舌頭良好配合還避免在水中溺水。牙齒一生可以不斷更新,加上強勁的肌肉,可產生巨大的撕咬力,汽車也可撕裂。它的眼孔、腦殼和鼻孔全部位于高出上顎的水平線上,當它懸浮于水中時就像一塊浮于水面的木頭,有利于偷襲獵物。

三、鱷魚的習性

 

 

鱷魚也曾被戲稱作“餓魚”,它們一般一周只吃一頓但是一頓吃很多,它們在捕食時非常有耐心,靜靜地潛伏在水邊的隱蔽之處,暗中觀察,等著獵物自動送上門就一口咬住,直到獵物斃命,每每大吃一頓后,基本就是浮在岸邊懶懶地曬太陽,悠然自得。不過鱷魚并不是什么都不怕的,像鱷魚最怕的五種動物之類的就讓鱷魚害怕。

四、鱷魚的現狀

 

 

鱷魚不僅是生物界的“活化石”,也是現在也因為各種環境破壞,很多野外鱷魚也處于瀕臨滅絕的威脅,如,印度食魚鱷,泰國鱷,菲律賓鱷等,雖然現在全球對對此加以重視和保護,通過人工飼養交配等方式提升數量,但保護鱷魚還是需要引起更廣泛關注和保護。